《小石潭记》读后感二则
[日期:2024-05-22] | 作者:2025届7班 袁昕怡 2025届7班 叶梓涵 247 次浏览 | [字体:大 中 小] |
(其一)
2025届7班 袁昕怡
在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中,以游记的形式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。从发现小石潭;描写潭中景;描写溪身及其岸势;描写潭中氛围;记录同游者这五个部分来写出此美文。
首先。在发现小石潭的过程中,运用了“未见其人,先闻其声”的手法如经典《红楼梦》中王熙凤的出场。先从听到小潭潭水声“如鸣佩环”来引出了第一感受“心之乐”与下文的小谭;其次,以写“皆若空游无所依”借鱼的条数看的非常清加上空游体现了小石潭潭水的清澈,前两部分体现了作者对小石潭的喜爱之情;而从第三段开始,写潭身的曲折与不见源头,体现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迷茫:第四部分,明有人同行,却有无人的寂静落寞,体现了柳宗元的内心世界无人能懂的寂寞与孤独。
结合作者写作《小石潭记》的背景。柳宗元(唐宋八大家之一),参加永贞元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,失败后被贬。从被贬的惆怅-听到溪水声的疑惑-发现小潭的惊喜-对人生世事感到寂寞与惆怅。体现了柳宗元满怀才情却得不到赏识的无奈与对美景的喜爱。
【指导教师:何向】
(其二)
2025届7班 叶梓涵
小石潭带给柳诗人的感受是凄神寒骨的,他心中的落寞让人不禁感慨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”但对于我来说,就如同李白对美酒的喜爱。
如玉饰碰撞的清脆流水声为这环境优美的小石潭锦上添花,拨开竹林,让人眼前一亮的寂凉环境便跃然眼前,小潭中的构造也十分奇巧,整块石头作为底部,周围的一部分翻卷出水面,如顽皮的孩童同我捉迷藏,又似精灵般幻化成各种形态,周围树木青葱,树与树木之间连接着许多藤蔓,相互缠绕在一块,飘起展现出勃勃生机。恰逢阵风袭来,谭面的凉意将我包裹,水面水波兴起,惊起了悬浮的鱼儿,一摆尾,荡起阵阵涟漪,四面的竹树环绕,形成了这一片与世隔绝的生机意境。
嘻!境亦灵动矣哉。
【指导教师:何向】